www.9908.com

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唯一旅游商贸类高职院校 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部委省部共建院校
导航
www.9908.com» 党建视窗» 两学一做
习大大:人们应该生活在绿荫之中

澳门皇冠手机免费网址:2017-04-01     

2017-03-31学习中国学习中国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开展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大大指出:“生态建设,绿化是很重要的,要建立绿色屏障,人们应该生活在绿荫之中,这些是大家努力的方向。”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推进全民义务植树

  生态需要维护,绿色需要播种。参加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植树造林应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习大大指出:“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至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大大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不断植树造林,大家国家树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绿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全球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约40亿吨。研究小组成员称,这是由一系列环境和经济因素综合导致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主动通过植树造林运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国家。然而,大家必须同时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7。由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木材严重短缺,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60%,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48%。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习大大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二、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

  保护生态环境、绿化国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17个林业重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习大大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国家正在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世界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项目之一,将对全球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这六大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2000年到2010年,我国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2011年至2020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2016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5.6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175.3万公顷,后备森林资源培育12.1万公顷,有效保护森林1.15亿公顷。涵盖500多个县、占国土面积42.4%的中国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和最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区,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16年,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完成造林117.3万公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大大增加,改变以过去缺林少木的状况。为解决重点地区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2000年国家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先后出台了《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规定。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00.7万公顷,完成造林79.6万公顷,累计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00.7万公顷。2002年正式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25.1万公顷,工程固沙9800公顷。六大工程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建成后,我国生态面貌将有根本性改观。

三、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绿化美化家园,建设美丽中国,要走“建设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发展道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习大大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蓄积稳步增加,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29%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各地积极行动,致力于节约、集约使用林地、湿地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四川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统筹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努力推动全省国土绿化取得决定性突破。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木覆盖率达到50%,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实现全川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 重庆市实施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重要支流植被恢复项目及创建“绿色新村”。广东省持续开展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等重点工程建设。安徽省开展“创新型生态强省建设·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海南省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乡村绿化建设亮点纷呈。各地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绿化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吉林省实施“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北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广西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城镇和乡村建设,已经越来越能够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大大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环境保护,要久久为功;绿化美化,需全民同行。习大大指出:“唯有切实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蓝天常在、碧水长流、永续发展。”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